close

今年2月真是個好月份

有2個連假外假期裡的天氣也出奇的好

從去年入冬以來台灣的氣溫都壟罩寒流及冷氣團裡

ㄧ波接著一波沒啥間隙

難得在假期裡有著大晴天的氣候

認誰都想出去曬曬身子

去去積在身體裡已久的霉氣

而我們當然也沒放過3天出門的機會

3天假期沒計劃小旅行確實有些不像哞的作風

因為前幾天我身體不適不適合遠行

哞一直在注意我的體能狀況想來個臨時起意的2天ㄧ夜

結果計畫被我給打消了

身體初癒體力難控制不想壞了旅途興致

3天還是待在台北生活圈裡

前些日子在筆記本裡寫下幾個在台北城裡小旅行的地點

其一的大龍峒是我從沒訪過的區域

趁著今天天空晴朗無雲的好天氣來去走走拍拍照

對大龍峒超陌生的

連它所在的區域在哪也完全不知

要不是透過美食節目的介紹

我還不知道有個這麼有歷史的地方

最著名的範圍就在保安宮及孔廟旁的哈密街與大龍街

我們從承德路由南往北走

到了酒泉街口往左轉即抵達孔廟

紅色的牆面想不發現都很難

停妥車開始我的第一次到訪

對孔廟的印象只有每年教師節新聞播放著祭孔大典

沒想到親自走趟對孔廟對它建築的美很驚艷

喜歡它用色的強烈讓建築物顯著生氣盎然

今天是假日在孔廟周邊卻出奇沒啥人潮

讓我們能盡情的享受這人文氣息濃厚的氛圍

頓時覺得人都變的有氣質

園區很幽靜喜歡在城市裡感受這樣的氛圍

所謂的鬧中取靜

今天的艷陽還有著微風徐徐在這裡漫步真的很舒服

查詢資料:http://www.ct.taipei.gov.tw/MP_102141.html

孔廟列為三級古蹟

臺北市孔廟的創建,肇始於清光緒年間,臺灣北部設置臺北府,當府城於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動工後,隨即在城內南門內建造文武廟,兩座廟皆座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這即是臺北府的孔廟。

臺北府孔廟初建時,由當時臺北知府陳星聚督工,在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完成了大成殿、儀門與崇聖祠。第二年,再由臺北士紳提議募捐,再建造禮門、義路、櫺星門、泮池與萬仞宮牆,到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才完成竣工,形成頗具規模的孔廟

這座孔廟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每年均如期舉行盛大祭典,為臺北讀書人之盛事。到了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邵友濂繼任巡撫之後,派員赴福建添購祭祀用器,且敦聘禮官樂師來臺北教習。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臺灣割讓給日本,第二年日軍進佔臺灣,開始了日據時期。日據初年,抗日義軍蜂起,日軍進駐 臺北孔廟,至聖先師及先賢牌位多被損毀,禮器與樂器亦遺失,建築物逐漸遭到荒廢,而祭孔典禮也停止了。

至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日人為建立日語學校,乃拆除孔廟,並利用其址建造第一高等女學校。不久,再於日語學校之內建一小閣,重雕至聖先師及諸賢之牌位奉祀,每年的孔子誕辰,由學校師生致祭。

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元月,臺北的詩人團體瀛社及大正協會會員組織崇聖會,推舉日人木村匡為會長,由臺北士紳顏雲年,李景盛為副會長。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孔誕,從日語學校小閣恭迎牌位,於大稻埕公學校、蓬萊女子公學校或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等處舉行祭典。雖然主事者力倡重建孔廟,但經濟條件不足,未能償願。

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元月,臺北士紳黃贊鈞、陳培根、辜顯榮等人再磋商,邀請官紳商賈二百多人集會,議決建廟規模及募款辦法。二月即成立臺北聖廟建設籌備處,綜理募建事宜。終於,消失十多年的 臺北孔廟又將復建了。三月,大龍峒士紳陳培根捐獻田地二千多坪,辜顯榮購地捐獻一千多坪,另外又以捐款購買田地一千多坪,合為約五千坪作為孔廟的建築基地。 土地與經費解決之後,其次就要聘請設計師。

當時,臺灣沒有興建孔廟的經驗,所以擬聘請唐山師父來建造。早先於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時,泉州名匠王益順受邀來 臺北修建艋舺龍山寺及新竹城隍廟。他的設計頗為眾人賞識。所以就聘請他擔任臺北孔廟的總工程師,擔任設計與建造的工作。

王益順為泉州惠安縣的溪底村人,為清末福建最有名望的建築木匠,廈門的南普陀寺即由他修建。他將中國南方建築的許多精華,表現在臺北孔廟之中。因此我們今天所見的 臺北孔廟,可說是很典型的閩南式建築。

臺北孔廟開工時,聘鄭孝廉伯嶼勘察風水,定南北方位,民國十六年(西元1927年)興工,十七年(西元1928年)四月舉行大成殿上樑典禮。而儀門亦興工。到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大成殿落成。十九年(西元1930年),崇聖祠、儀門及東西兩廡亦告成,而新雕的聖賢牌位亦完成。所以於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舉行中斷三十多年的祭孔典禮。

當大成殿、儀門、崇聖祠三大殿與東廡、西廡落成之後,因捐款頓挫,財政拮据,興建工事暫告中止。到了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臺北士紳黃贊鈞及辜顯榮等人又倡議復工,再行勸募。於是再採購材料,招聘工匠續建。但此時原來的設計師王益順已經回泉州逝世,續建的工事乃另聘 臺灣本地的匠師來完成。先築櫺星門,再建禮門、義路、黌門、泮宮、泮池及萬仞宮牆。至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全部告竣,形成今天所見的宏整規模。總計前後募款兩次,計費二十六萬多元,總面積達四千一百六十八坪,建築面積佔一千六百坪。

啟用數年後,因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勒令廢止中國古式的祭典,禮樂改用日式靖國神社之神樂。不久之後,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年)臺灣即光復了。

    臺灣光復之初,百廢待舉,祭典暫停,到民國三十五年(西元1946年),官民為了恢復孔誕祭典,公議復興臺北崇聖會,並推臺北市長游彌堅為主任委員,教育局長黃啟瑞及士紳辜振甫為副主任委員,主持每年孔誕祭典。到民國三十九年(西元1950年),為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年紀念,特別擴大舉行,當時蔣總統中正先生特敬獻手書匾額「有教無類」。

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相關人士決定組織臺北孔子廟管理委員會,選臺北市長吳三連為主任委員,推動平常事務及每年祭典事宜。至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這座由民間所捐獻建造之 臺北孔廟由初建時功勞者後裔辜振甫與陳錫慶代表全體捐獻者呈獻給國家,他們認為尊孔重道乃是國家大政。經行政院核交臺北市政府接管,並於民國六十一年(西元一九七二年)七月,正式成立 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隸屬民政局。



大龍峒保安宮

http://www.baoan.org.tw/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北市 大同區 廟宇
    全站熱搜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